决定线
指的是60日移动平均线。
当
价格向上或
向下
突破
决策线时,
意味着行情的大规模反转已经开始,应先于
市场
做出相应的
交易决策。
当价格突破决定线时,在正常情况下,短时间内不会向相反方向移动,即
主力会做出诱多或诱空的动作。
至少会在决定线上方或下方运行10-25笔交易它可以在当天前后反转。
在实战中,各主力对决策线都有明确的认识。
在主力机构的交易计划中,决策线对行情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当价格突破决策线,且决策线处于转头攻击状态时,意味着
中线大趋势牛市已经形成,此时应积极做多中线。
一旦决定了,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因此,周子宝认为,价格一旦突破决策线,在阶段性调整中就不会轻易击穿这一决策支撑。
但是,一旦价格突破决策线,且决策线拐头向下,就意味着大规模的下跌已经开始,此时应果断做空中线。
中国银行14日发布
2020年末离岸
人民币(6.5298,-0.0143,-0.22%)
指数(ORI)。
结果显示,2020年末中国银行
离岸人民币指数(ORI)为1.54%,较
2019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刷新历史高位。
2020年,主要国际货币在
离岸市场的使用份额继续演化调整。
得益于中国跨境经贸快速恢复,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使用份额逐季攀升,报收于全年最高位。
中行分析,离岸人民币市场继续保持积极发展势头,呈现四大特征: 一是人民币跨境使用保持活跃,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存量稳步扩大。
2020年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28万亿元,同比增长44%。
人民币跨境收支规模扩大,带动境外人民币资金结存余额增加。
2020年四季度末,
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存款约1.99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7.8%,为离岸人民币各种投
融资规模的扩大
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是人民币与美元、境内外人民币
利差环境及政策环境较为有利,离岸市场人民币融资活动受到提振。
2020年全年,美元与人民币利差呈前高后低走势,年末
美债收益率上升,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有所收窄,提升了使用人民币融资的吸引力。
同时,境内外人民币利差总体趋向收窄,在岸市场较离岸市场人民币融资的成本优势有所弱化,利率环境上利好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融资。
四是增持人民币资产势头较为积极,官方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续创新高。
境外投资者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年末非居民持有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超过3.3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47%。
纳入全球官方储备的人民币资产规模折合2675亿美元,较2019年末增长约25%;占官方储备资产的比重为2.25%,较2019年提升0.32个百分点。
(完) 三是境外央行提供重要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部分境外央行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机制化、动态化调节。
例如,香港金管局继续指定9家认可机构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一级流动性提供行;新加坡金管局为当地市场提供不超过250亿元人民币资金,增强银行信贷中介能力和新加坡人民币市场的整体流动性。
这些举措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提供更好保障。
为什么我们预测低于市场的美债收益率中枢? 上周美债收益率超
预期
回落。
2020年12月-2021年
3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抬升,于3月31日达到1.74%的高点,其中尤以3月的升幅最快。
4月以来,美债收益率的升势缓和,在1.7%左右的水平震荡,上周,美债收益率超预期回落,单日出现快速下行,
4月15日,10Y美债收益率回落至1.56%,较前期高点已回落了18BP;4月16日,美债收益率
小幅反弹但仍收于1.59%。
而同期我们看到的是
美国强劲的基本面数据和
疫苗推进进度乐观。
4月14日美联储发布的
褐皮书中对经济活动的描述从“小幅复苏”提升到“温和复苏”,褐皮书提到,美国的经济活动从2月底开始加速,到4月初时的步伐已经温和,消费者支出得到改善。
旅游业的报告更加乐观,物价上涨速度则略有加快,多数地区就业人数都有小幅至中等程度的增长;此外,3月数据显示美国零售销售超预期环比激增,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远低于预期且创13个月新低,4月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创疫情流行以来新高;疫苗进展顺利,截至4月15日,美国民众已累计注射1.85亿支新冠疫苗,48%的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针疫苗。
全球主要市场行情一览周二美国股市
下挫,能源,金融和工业板块
领跌。
科技板股为
中心的回调行情出现扩大,投资者仍对通货膨胀威胁心存警惕。
由于一些抄底买家的出现,纳斯达克100指数接近收复2%的跌幅,上周五创下历史新高的
标普500指数连续第二天走低。
市场仍在争论预期中
通胀压力的上升是否足以促使美联储比现有预期更早加息。
美联储理事LaelBrainard表示,决策者必须表现出持续的耐心,疫情后复苏过程中的混乱现象会逐步消除,但距离达到美联储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
TDAmeritrade的首席市场
策略师JJKinahan表示,总体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低迷已久的通胀率可能终于抬头了,我们看到它升高了一点,不是很大,但的确提高了一点。
此外,
价值股和科技股的角力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