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货币
财政双宽松 1.9万亿美元的《美国拯救
计划》和2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美国
就业计划》仍可能加大美国财政赤字。
美国是消费国(货物贸易呈现逆差),其需求经由贸易渠道对全球产生影响,财政赤字的扩大意味着美国需求通过进口和贸易逆差的形式更大程度拉动全球。
拜登政府的顺周期
财政政策有其政治层面考虑。
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有着逆周期的属性,但是美国执政政府换届和连任的诉求成为了美国财政积极背后的根本性推动因素。
特朗普上任初期的减税政策实际上也是顺周期的财政政策。
对于拜登政府而言,当前民主党占据了参议两院的多数席位,为其政策推行提供了很大方便,而明年的中期选举增添了席位层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当下积极推行财政计划也是拜登政府的理性选择。
对于基建法案,民主党最早可以于7月启动新的预算和解程序,从而提高计划通过国会投票的概率,并
有可能在9月底前通过该方案,据此来看,其实际应用和对经济产生效果的最早时点在10月。
只是,顺周期的财政刺激加大
货币政策挑战。
财政刺激计划可能至少部分需要美国政府进行更大
规模国债的发行。
而这会不会带来美债收益率的显著
上行,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因为如果美联储在
购债规模上没有加码或配合,那么美债供给压力的上行将主要反映在利率上行之上。
而从2020年来看,美联储月度购债规模的变化还是与美国国债的净发行情况存在关联。
从2020年6月开始,美联储便宣布将维持月度至少800亿美元国债和至少400亿美元MBS的QE速度,而以2021年3月为例,美国国债净发行额从上月的454亿美元上升至1363亿美元,美联储增持的美债规模也相应上升至977亿美元。
近期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表态重回宽松,未来仍有可能实质性加大购债规模,从而形成货币财政双宽松格局。
4月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表示,世界各国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的形势并不一致,这是经济复苏面临的风险;美国复苏发展不均衡,要看到通胀和就业的实际进展才会缩减QE;美联储需要保持对经济的支持,直到再也不需要为止;重申通胀只是暂时上升,有工具解决通胀太高的威胁。
鲍威尔相对前期更为鸽派的政策表态可能与当前疫情形势的变化以及财政政策的走向均存在关联,未来美联储仍然可能通过实质性增加购债的方式来维持国内流动性环境的平稳。
美联储的
顾虑不过,本月出炉的
数据显示4月
美国就业增长乏力,仅新增26.6万个就业岗位,增幅大约是调查中经济学家预期的四分之一,这可能给上述观点造成了打击。
尽管通胀上升,美联储4月
会议纪要
中也提到了就业方面的担忧,这标志着美联储让经济恢复
充分就业的努力几乎没有取得进一步进展。
美国4月政策会议在4月就业数据发布前召开。
4月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开始努力应对在让规模达20万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完全重启之际新出现的困难,这让美联储在鼓励充分就业和让通胀受控
这两个目标之间出现了潜在的冲突。
海外
资本追捧
人民币
资产热度不减
中国一系列汇率调控措施令人民币汇率快速
上涨行情“戛然而止”,无碍众多海外资本持续青睐人民币资产。
“近日
新兴市场投资基金一直在加仓人民币资产。
”前述香港银行
外汇交易员向记者透露,由于东南亚国家疫情形势日益严峻,这些基金正将大量资金从东南亚国家撤离,转投人民币资产避险。
仅在6月1日,他估算多家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的逾5000万美元资金调仓至人民币资产。
这不包括全球大型资管机构持续加仓中国国债资产,以及美元持续疲软令越来越多量化投资型对冲基金继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当周,受美联储延续极其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当周全球投机客的美元净空头头寸增至278.9亿美元,较前一周净增128.2亿美元,这无疑驱动更多全球投资机构押注美元继续贬值同时,加大对人民币等非美资产的配置。
“尽管海外资本持续
流入人民币资产,不大会再度触发人民币快速上涨行情。
”上述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指出。
究其原因,
一是部分外贸企业趁着人民币较快升值,加大了购汇力度(将人民币换成美元),令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均衡,二是近日南向资金持续增加,也部分抵消海外资本流入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记者多方了解到,与此前人民币快速升值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热钱流入占比不高。
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担心美联储可能提前收紧货币政策,导致他们对新兴市场货币的投机买涨押注蒙受巨大风险;二是他们也忌惮中国相关部门采取调控措施,不大敢投入重金豪赌。
“这预示着人民币汇率已基本告别快速上涨行情,除非美元指数出现大幅跳水下跌。
”BKAssetManagement宏观经济研究主管BorisSchlossberg指出。